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《左传》原文及翻译: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…
- 2、晋文公“重耳”的读音?此名字有来历吗
- 3、晋国晋文公重耳,流浪回到晋国当了国君,为何又要逃亡呢?
- 4、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,真的是六十多岁才当国君的吗?
- 5、左传关于重耳的故事简介
- 6、晋文公为什么叫重耳?
《左传》原文及翻译: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…
《左传》原文及翻译参考如下:原文片段: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,晋人伐诸蒲城,蒲城人欲战,重耳不可,曰:“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,於是乎得人。有人而校,罪莫大焉。吾其奔也。”遂奔狄。
原文: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,晋人伐诸蒲城。蒲城人欲战,重耳不可,曰:“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,于是乎得人。有人而校,罪莫大焉。吾其奔也。”遂奔狄。从者狐偃、赵衰、颠颉、魏武子、司空季子。
【原文】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(1)。晋人伐诸蒲城,蒲城人欲战,重耳不可,曰:“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(2),于是乎得人。有人而校(3), 罪莫大焉。吾其奔也。”遂奔狄。从者狐偃、赵衰、颠颉、魏武子、 司空季子(4)。
原文: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,晋人伐诸蒲城。蒲城人欲战。重耳不可,曰:「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,于是乎得人。有人而校,罪莫大焉。吾其奔也。」遂奔狄。从者狐偃、赵衰、颠颉、魏武子、司空季子。
晋文公“重耳”的读音?此名字有来历吗
1、总之,“重耳”这个名字读音为“zhòng ěr”,它是一个历史人物的名字,来源于他小时候的故事。重耳的成长经历非常传奇,他在流亡期间不断学习、修行,成为一名威名远扬的武士和政治家。
2、至于春秋时代晋国的君主“重耳”的“重”读什么音,中国社科院语言所词典室杜翔先生的答复是:关于重耳的得名之由不见于正史记载,习惯上都读chóng。《辞源》收录“重耳”“重”的读音也是chóng。
3、晋文公(前671—前628),姓姬名重耳(chóngěr),与周王室同宗,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,晋国国君,春秋五霸之一。重耳出生时长相有些特别,重瞳子且骈肋。因为上古的舜帝就是重瞳子所以起名“重耳”。
4、晋文公出生时长相和别人有些不同,他的耳垂是双重的,加上古代的舜帝就是重瞳子所以取名为重耳。
5、根据相关史料记载说:重耳应该不叫重耳,而应该叫重目,因为他的眼睛有2个瞳孔,跟舜帝一样。
晋国晋文公重耳,流浪回到晋国当了国君,为何又要逃亡呢?
1、这是因为晋文公主动放弃了回国继位的机会,而他的弟弟金继位后,因为怕他威胁到自己的皇位而被追杀,所以晋文公不得不四处奔走。晋文公的逃亡生活是从“李记之乱”开始的,那是一场由晋献公的妃子李记引起的政治风波。
2、为了能自保,重耳和夷吾均逃离晋国。之后出逃避灾的夷吾在秦穆公的支持下,返回晋国当了君主,便是晋惠公。晋惠公为保君位,又悬赏任务派兵袭击重耳,重耳只有再次出逃。之后晋惠公病亡,他的孩子称帝,便是晋怀公。
3、为了保命,重耳和夷吾均逃出晋国。后来外逃避难的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,回到晋国当上了国君,就是晋惠公。晋惠公为保君位,又悬赏派人追杀重耳,重耳只能继续外逃。后来晋惠公病死,他的儿子继位,就是晋怀公。
4、周天子承认了晋文公的霸主地位。春秋时期个诸侯沉迷美色,美色误国导致各国公子流落他乡,其中大多都是因为内部的倾轧造成的,比如齐恒公姜小白之前也在外流亡,后来恰逢齐国之乱,他在鲍叔牙的辅佐下才得以登基。
5、晋国朝臣没有办法只能将同样在外逃亡的夷吾给迎回晋国,待夷吾回到晋国之后他便继位成为晋惠公。基于晋国朝臣的第一选择是重耳,所以晋惠公在登基之后非常担心重耳日后会威胁到自己的王位,于是开始派人前往翟国暗杀重耳。
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,真的是六十多岁才当国君的吗?
1、而《左传》、《国语》则记载重耳离开晋国流亡的时候只有二十岁出头,四十多岁时回国继位,快五十岁时当上了天下霸主。与活了七十来岁的霸主齐桓公相比,重耳的寿命甚至有些短。
2、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,他43岁开始流亡国外19年,62岁回国当国王,是大器晚成老年励志的最典型代表。晋国姬姓,是周天子宗亲诸侯国。春秋早期,晋国国君多为贤明之主,国力较强。到晋献公时却发生内乱。
3、晋文公,生于前697年(一说前671年),卒于前628年,姬姓,名重耳(“重”的发音:chóng),谥号曰“文”,侯爵,称“晋侯重耳”,简称“晋重耳”(先秦男子用氏,故不作姬重耳),史称晋文公。
4、重耳在国外颠沛流离了19年,辗转了8个诸侯国,直至62岁才登基做国君。他即位后,励精图治,发展生产,晋国很快就强盛起来。后来又经过关键性的城濮之战,晋文公重耳终于在花甲之年当上了中原的霸主。
5、二十一岁才继位,四十多岁还在逃亡,六十二岁称晋文公,六十六岁称霸。 相较于中国历史上那些百天登基,三岁御极的皇帝,重耳是名副其实的大器晚成。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,这大器晚成竟然是被一个女人逼成的。
6、按照《史记》的记载,晋文公重耳简直是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的典范;而按照《左传》、《国语》的记载则是春秋成人贵族的平均寿命。
左传关于重耳的故事简介
重耳,姬姓晋氏,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。晋文公年少时,谦虚而好学,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。骊姬之乱时,重耳被迫逃离晋国,在各诸侯国间辗转流离,在外逃亡十九年。
在狄国的逃亡 狄国 在公元前666年,晋献公派重耳守护蒲城。
重耳之亡故事简要概括:重耳从出走、逃亡到回国夺取政权的经过。重耳之亡故事主要内容:重耳当初国家内乱,父子离间,没有办法之下,他就带着对他忠心的几个臣子逃走了。
晋文公为什么叫重耳?
1、重耳:读音chóng ěr 。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,重耳只是名字并无具体来历。
2、根据相关史料记载说:重耳应该不叫重耳,而应该叫重目,因为他的眼睛有2个瞳孔,跟舜帝一样。
3、重耳是晋文公的名字.他是晋献公的儿子(称:晋公子重耳),晋献公在他夫人死亡以后,把他最宠爱的骊姬立为夫人。骊姬想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,就逼死了太子申生,并且阴谋杀害比奚齐年长的公子重耳和夷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