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录一览:
50个心怀天下的千古名言
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——范仲淹 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!——杜甫 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——文天祥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,处江湖之远忧其君。
达则兼济天下,穷则独善其身。出自《孟子·尽心上》。意思是: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,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。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出自范仲淹的《岳阳楼记》。
、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 2想当年,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。 《永遇乐》辛弃疾 2夜阑卧听风吹雨,铁马冰河入梦来。宋 陆游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》 2一寸丹心为报国,两行清泪为思亲。
五句关于“心怀天下的诗句有哪些 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。【翻译】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,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,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。
顾宪成的哪副对联成为了千古名句
1、顾宪成的名句:风声、雨声、读书声,声声入耳;家事、国事、天下事、事事关心。就写于东林学院的院门之上。这也是顾宪成和友人开办东林学院,致力于东林学院讲学的意义和宗旨。
2、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,既有诗意,又有深意。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。读书人不仅要读好书,还要关心国家,关心政治,关心天下之事,多用心用体会世间百态,而不要读死书。
3、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(《名联谈趣》275)。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,讲学之余,往往评议朝政。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,至今仍有积极意义。
4、“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,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”这副对联出自明末顾宪成之手。这是顾宪成写在无锡东林书院的一幅对联,表现的是读书人既要认真读书,又要有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。
5、他自撰了一副对联:“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,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”,表达了他读书期间对社会的关注。当时社会风气不正,一些人品德很不端正,没有是非观念,注重私利,见风使舵。
6、上联:风声、雨声、读书声,声声入耳;下联:家事、国事、天下事,事事关心。备注:★这是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撰写的一副对联。★现代新闻工作者、政论家、历史学家、诗人、杂文家邓拓在《事事关心》一文中引用了该对联。
顾宪成名言,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。出自哪里?
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顾炎武提出的。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这句话最早是出现在顾炎武的《日知录·正始》中的概念,原句是:“保国者,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;保天下者,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。
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由顾炎武说的。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的《日知录正始》中提出的。以八字成文的语型,是出自于梁启超。
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这句话的作者是顾炎武,出自《日知录·正始》卷十三《正始》。
所以,可以说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出自于顾炎武的观点,成型于梁启超的总结,也就算得上是梁启超的言论了。
最早是由顾炎武在《日知录·正始》中提出概念,背景是清军入关,全句是: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;国之兴亡,肉食者谋。
顾炎武谈到“亡国”是指改朝换代,“亡天下”指整个国家民族的沦亡。维护一个王朝的政权是君臣的事情,而保卫整个民族,则是全国人民都有责任的大事情。基于这样的思想,顾炎武提出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这一口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