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高一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优秀教案
- 2、《杜甫诗》教案设计
- 3、高二上册语文《杜甫诗》教案设计
- 4、高中语文必修三《杜甫诗三首》教案(人教版)
- 5、《杜甫诗三首》公开课教案
- 6、高中语文必修3《杜甫诗》教学设计
高一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优秀教案
没有足够的人生体验,单靠格律走诗途,如何走得畅通? 杜甫的博大精深,是一生磨难所致。“文章千古事,得失寸心知。” 此间佳作如云:《秋兴八首》、《咏怀古迹五首》、《最能行》、《壮游》。 提问:《秋兴》以什么起句? 明确:写景。
杜甫此期诗作现存 20余首,多是五律和五古,以《望岳》为代表。教学过程 :《望岳》 介绍写作背景:杜甫在25岁的时候,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,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,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。
《登高》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课,本单元是诗歌单元。《登高》的讲解要紧扣教学目标和单元目标。第五课节选的是杜甫在夔州所写的三首诗,而《登高》处于尾篇,可将三首诗做纵向比较阅读。
教学过程:一.导入新课:1.同学们,我们国家山河秀丽,景色优美,名胜古迹数不胜数。单说山,就有很多,但在群山之中,谁最有名呢?那当然是“五岳”,因为有语云:“五岳归来不看山”。
高一语文说课稿范例 说教材 《登高》是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第五课《杜甫诗三首》的第三首。这个单元学习唐代诗歌。
《杜甫诗》教案设计
1、例如和杜甫齐名的大诗人李白,他的诗长于歌行而不长于律句,在他的现存诗集中,七言律则写得更少。
2、《咏怀古迹(其三)》教案 【写作背景】《咏怀古迹五首》同作于大历元年秋天,每首各咏一人一事,分别是庾信、宋玉、王昭君、刘备、诸葛亮,诗人咏古追思,抒发一生漂泊、功业无成的感概。
3、默写《望岳》《春望》。 预习《石壕吏》。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:学习《石壕吏》。了解背景;朗读诗歌,整体感知诗意;赏析本诗情节生动、构思巧妙的艺术特色;背诵全诗。
高二上册语文《杜甫诗》教案设计
教学过程:唐肃宗至德元载(756)六月,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。七月,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`消息,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,去投奔肃宗。途中叛军俘获,带到长安。因他官卑职微,未被囚禁。《春望》写于次年三月。
诗题叫《望岳》,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,诗中句句都是写“望”字,只是望的角度不同,有远有近,有虚有实。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“望”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。
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,号称“诗史”。今天就让我们与诗圣同行,去感受他博大的思想情怀。(板书标题、作者;屏显:与诗圣同行。) 活动建构——与诗圣同行 第一板块:忘情吟诵(屏显)。 (1)教师范读。
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充分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,感受作者人格的伟大。教材简析 :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,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,号称诗史。
[教学过程]导入新课 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学史中,唐诗是一串璀璨夺目的明珠。在这串明珠中,杜甫的诗作以其强烈的时代感,深沉的人民性而独战鳌头,被誉为诗圣。
高中语文必修三《杜甫诗三首》教案(人教版)
1、锦缆牙樯起白鸥”,第八首的“香稻啄馀鹦鹉粒,碧梧栖老凤凰枝”,所描绘的长安景色,正和前面几首诗里所叙写的“丛菊两开他日泪”,“听猿实下三声泪”那种凄怆情景成了鲜明的对照。
2、明确:杜甫这里是漂泊他乡、流浪他乡的意思 。是长久的,不断的。“常”作客。杜甫从事从事48岁开始,一直到点58岁去世为止,十一年中,一直在外漂零。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。
3、这首诗是唐肃宗至德二年三月(约757)杜甫在长安时所作。安史之乱的叛军攻破京都长安,杜甫投奔唐肃宗,中途被叛军俘获,带回长安。此时的长安被焚劫一空,满目凄凉,目睹一片萧条、破败的长安城,诗人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诗。
4、这三首诗是在作者不同的人生经历中所作的,总体上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,作者在诗风和诗情上也有了一定的变化。大家一定要细细品味,认真体会。朗读背诵《杜甫诗三首》。
《杜甫诗三首》公开课教案
1、例如和杜甫齐名的大诗人李白,他的诗长于歌行而不长于律句,在他的现存诗集中,七言律则写得更少。
2、杜甫此期诗作现存 20余首,多是五律和五古,以《望岳》为代表。教学过程 :《望岳》 介绍写作背景:杜甫在25岁的时候,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,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,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。
3、问: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,见到了泰山,写下了这首诗,在诗中你能看出任何科举败后消极颓废情绪吗?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? (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,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。
4、(2)《春望》。 这首诗是唐肃宗至德二年三月(约757)杜甫在长安时所作。安史之乱的叛军攻破京都长安,杜甫投奔唐肃宗,中途被叛军俘获,带回长安。
5、高中语文必修三《杜甫诗三首》教案 秋兴、登高(其二) 教学目的: 通过诵读把握诗歌参差错落的语言特点,领会诗歌奔放磅礴的气势和宏伟豪迈的情感基调。 通过涵咏诗文,加深对李白诗歌特点的理解。
高中语文必修3《杜甫诗》教学设计
晋代的潘岳有《秋兴赋》,也是一篇感秋寄兴之作。但《秋兴赋》的体裁是属于辞赋类。而杜甫的《秋兴八首》则是律诗,是唐代新兴的一种诗体。
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充分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,感受作者人格的伟大。教材简析 :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,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,号称诗史。
教学方法:诵读法、点拨法结合学生的自主讨论。 解读诗歌。 如果大家不了解什么叫做“困顿”,就一起来读读杜甫的这两首诗。 这两首诗分别写于公元766和767年。 765年的5月,颠沛流离的杜甫一家人又出发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