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录一览:
小学数学五年寒假作业(P11)李白沽酒
1、)在第三次遇到花之前,壶里有1口。在第三次遇到酒店之前,壶中酒为1/2=0.5口;2)在第二次遇到花之前,壶里有(1+0.5)口。
2、解:这是一道流传极广的数学名题。始见于我国宋元时期数学家朱世述的《四元宝鉴》。题目的意思是:唐代的大诗人李白,提着酒壶去沽酒。他每遇到一个店,就把壶中的酒加上一倍,每见到一次花,来了诗兴,就要喝一斗酒。
3、李白沽酒探亲朋,路途遥远有四程;一程酒量添一倍,却被书童喝六升;行到亲朋家里面,半点全无空酒瓶。
4、李白沽酒 李白街上走,提壶去买酒。 遇店加一倍,见花喝一斗。 三遇花和店,喝光壶中酒。 借问此壶中,原有多少酒。
5、设原来有X升酒,行至第一程时有酒2x-1升,行至第二程时有酒2(2x-1)-1升,行至第三程时有酒2(4x-3)-1升,行至朋友家时就已喝光。
诗仙李白,他为何会对美酒那么的痴迷?
李白,从一出生就与酒结下了不解的缘分。上文所述难免牵强,因为李白的身世本来就是个谜。那倘若说是李白一生坎坷的经历决定了他的爱酒,大概就比较有说服力了。
谪仙李白,爱酒、也爱月、爱狂,所以有人把他的死因同,水中捉月,挂钩,这种推理。产生了富有浪漫气息的,溺死说,说是李白游览采石矶,傲然自得,旁若无人,乘酒捉月,沉水中,醉入水中捉月而亡。
第一,酒是诗人灵感创作的源泉。酒,会麻痹人的神经,喝多了人就会精神焕发,飘飘欲仙,在这种情况下容易激发人的灵感,创作出美丽的诗篇来。比如诗仙太白,诗圣杜甫。第二,酒是诗人交往的需要。
在这首诗里,李白演绎庄子的乐生哲学,表示对富贵、圣贤的藐视。而在豪饮行乐中,实则深含怀才不遇之情。诗人借题发挥,借酒浇愁,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。全诗气势豪迈,感情奔放,语言流畅,具有很强的感染力。
李白也就是这样一个人,豪放随意,不拘小节,就是因为他身上的这些浪漫气息,才让很多人喜欢他。李白被称为是诗仙,我也觉得他是先一亮的存在,好像是不食人间烟火气的,不属于这个人世间的那种浪漫的存在。
对于李白饮酒的分析
1、李白爱喝酒的两个原因,第一是古代风气使然;第二个是需要创作灵感。 古代文人墨客都是成堆聚在一起,喝酒在当时可能是一种风气,长此以往,即使不会喝酒的人也会喝两杯的。
2、李白爱喝酒,但是酒量一般,虽然在古代能喝一斗酒,但是这一斗并不是现在计量中的一斗。
3、当然说李白非常能喝,也是有一定的夸张的成分,因为李白生性非常的豪爽,经常和自己的朋友喝酒,不是在游山玩水当中,就是在酒馆里喝酒,非常的放纵不羁。
4、其实仔细分析一下,无外乎以下几个原因。首先,古代风气使然。古代文人墨客都是成堆聚在一起,喝酒在当时可能是一种风气,长此以往,即使不会喝酒的人也会喝两杯的。
中国唐朝李白沽酒的故事:李白无事街上走,提着酒壶去买酒,遇店加一倍...
解:设原来有酒x斗,遇店加一倍为2x斗,见花喝一斗,(2x-1)斗,三遇店和花为2[2(20x-1)-1]-1,由喝光壶中酒,得2[2(2x-1)-1]-1=0,。
引号里的语句较难理解,因此我首先让同学们多读几遍题目,说说题目的意思:李白提着酒壶上街去买酒,遇到酒店就买酒,买多少呢?原来酒壶里的一倍(即买的酒与原来酒壶里的酒一样多)。看见花店他就喝掉1斗酒。
呵呵,意思是提酒壶在街上走,遇到酒店就把壶里的酒增加一倍,遇到花就喝掉一斗酒。这样遇到三次酒店和花之后,酒被喝光了。问酒壶里最初有多少酒。解:反向推算。1)在第三次遇到花之前,壶里有1斗。
题目的意思是:唐代的大诗人李白,提着酒壶去沽酒。他每遇到一个店,就把壶中的酒加上一倍,每见到一次花,来了诗兴,就要喝一斗酒。就这样,三次遇上店和花,壶中的酒便喝光了。
题里壶中原有酒量是要求的,并告诉了壶中酒的变化及最后结果--三遍成倍添(乘以2)定量减(减肥斗)而光。求解这个问题,一般以变化后的结果出发,利用乘与除、加与减的互逆关系,逐步逆推还原。
李白跟杜甫是同时代的人,也有诗提到唐朝酒价:陈王昔时宴平乐,斗酒十千恣欢谑。主人何为言少钱,径须沽取对君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