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录一览:
郭沫若能够在陋室完成《屈原》的原因
一九四二年一月,郭沫若以十天时间完成了他的杰作《屈原》。
剧的结尾,象征着婵娟的精神在火的洗礼中获得永生。《屈原》人物塑造的特点。《屈原》人物塑造的特点,是《屈原》浪漫主义诗剧的特点之一。
“在这战乱的年代”,他心中时时系念的是祖国和人民的命运前途。人物塑造的成功,使剧本的深刻主题得到充分表现。 《屈原》一剧中,穿插了相当数量的抒情诗和民歌。
同时,在国统区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抗日进步人士。整个国统区成了令人窒息的铁罐头。面对黑暗如漆的现实,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。
郭沫若为什么要写屈原
1、第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。郭沫若之所以在三十年代、四十年代坚持研究屈原,目的正在于通过捍卫屈原而捍卫中华民族的光荣的民族精神。
2、郭沫若是借屈原之口,表达自己心中对人民的爱和对人民力量的确信;表达自己心中要摧毁恶势力火一般的激情;表达对光明未来的追求。
3、鉴赏剧本《屈原》的节选部分,可以从两方面去着重理解:一是郭沫若创作部历史剧的动机;二从“雷电颂”的艺术手法看郭沫若要表现的“物我同化。” 郭沫若创作历史剧《屈原》时正值1942年1月,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。
4、《屈原》写于1942年1月,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,半壁河山沦于敌手,国民党政府尽管积极抗日,却还不忘反共,悍然发动“皖南事变”。
郭沫若的《屈原》主要内容是什么?
1、顷襄王即位后,屈原继续受到迫害,并一再遭到放逐。公元前278年,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,攻破了楚国国都,屈原对前途感到绝望,就在同年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杀。
2、《屈原》的作者是郭沫若。郭沫若于1942年1月7日创作了历史剧《屈原》。该剧以战国七雄为背景,描写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因主张对内主张革新政治,对外联齐抗秦,曾得楚怀王信任。
3、郭沫若便以历史剧为投枪,借古喻今,创作了历史剧《屈原》,有意识地“把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时代里”。并说:“我是有意借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的时代。”《屈原》的矛盾冲突和主题。
4、(屈原)写于 1942 年 1 月,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,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。半壁河山沦于敌手,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,并且悍然发动“皖南事变”,大肆屠杀爱国抗日军民,掀起反共高潮。
5、从夏完淳十五岁柬发从军,抵御外侮,直至壮烈殉国的光辉一生中,截取了他顺治四年别母抛妻、奔走江南、联络同党,准备再举抗清义旗而被清王朝逮捕直至牺牲的一段史实为主要内容。
郭沫若《屈原》原文
诗中的“愿岁并谢,与长友兮”一句,乃是沟通“物我”的神来之笔:它在颂橘中突然揽入诗人自己,并愿与橘树长相为友,面对严峻的岁月,这便顿使傲霜斗雪的橘树形象,与遭谗被废、不改操守的屈原自己叠印在了一起。
她热爱屈原,景仰屈原的品德,遵照屈原的教导做人,“生得光明,死得磊落”,具有不畏权贵的骨气和敢于斗争的精神。婵娟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人物。作者创造她是把她当作“诗的魂”、“光明的使者”、“道义美的象征”来写的。
郭沫若的《屈原》主要内容如下。先进幕,屈原教育孩子宋玉,要像橘树一样独立不倚,在大波大澜的时代生要生得光明,死要死得磊落。
郭沫若的[屈原]全诗
1、受命不迁,生南国兮。深固难徒,更壹志兮。绿叶素荣,纷其可喜兮。曾枝剡棘,圆果抟兮。青黄难糅,文章烂兮。精色内白,类任道兮。纷緼宜修,姱而不丑兮。嗟尔幼志,有以异兮。
2、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。怨灵修之浩荡兮,终不察夫民心。众女嫉余之蛾眉兮,谣诼[zhuó]谓余以善淫。固时俗之工巧兮,偭[miǎn]规矩而改错。背绳墨以追曲兮,竞周容以为度。
3、唐·杜甫:祠南夕望 百丈牵江色,孤舟泛日斜。兴来犹杖履,月断更云沙。山鬼迷春竹,湘娥倚暮花。湖南清绝地,万古一长嗟。毛泽东:屈 原 屈子当年赋楚骚,手中握有杀人刀。艾萧太盛椒兰少,一跃冲向万顷涛。
4、郭沫若便以历史剧为投枪,借古喻今,创作了历史剧《屈原》,有意识地“把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时代里”。并说:“我是有意借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的时代。”《屈原》的矛盾冲突和主题。
5、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,团将愁苦而终穷。(屈原《涉江》)汨余若将不及兮/恐年岁之不吾与/朝搴陛之。(屈原(离骚》)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... ...(屈原)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。
6、赞美屈原的诗句 祠南夕望 杜甫 百丈牵江色,孤舟泛日斜。兴来犹杖履,月断更云沙。 山鬼迷春竹,湘娥倚暮花。湖南清绝地,万古一长嗟。 过汨罗江感怀 郭沫若屈子行吟处,今余跨马过。晨曦耀江渚,朝气涤胸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