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录一览:
千家诗:白居易《放言五首·其三》原文译文赏析
《放言五首》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诗作品,是一组富含哲理的政治抒情诗。在这五首诗中,作者根据自己的阅历,分别就社会人生的真伪、祸福、贵贱、贫富、生死诸问题纵抒已见,以表明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态度并告诫世人。
“周公恐惧流言日,王莽谦恭未篡时。向使当初身便死,一生真伪复谁知?”出自白居易的《放言五首·其三》全文 赠君一法决狐疑,不用钻龟与祝蓍。试玉要烧三日满,辨材须待七年期。周公恐惧流言日,王莽谦恭未篡时。
【原文】 赠君一法决狐疑1,不用钻龟与祝蓍。 试玉要烧三日满,辨材须待七年期。 周公恐惧流言日,王莽谦恭未篡时2。 向使3当初身便死,一生真伪复4谁知?【注释】 1君:指元稹。
元稹和白居易一样,初出仕时都非常积极,想凭借自己的知识和才能来参与国家大事,干出一番事业。可是没想到“出师未捷身先贬”,在政治上遭到打击。于是元稹情绪一度波动,在江陵期间,写了五首《放言》诗表示自己的心情。
放言五首(其三)白居易 原文:赠君一法决狐疑,不用钻龟与祝蓍。试玉要烧三日满,辨材须待七年期。周公恐惧流言日,王莽谦恭未篡时。
出自——唐代白居易《放言五首·其三》。原文:赠君一法决狐疑,不用钻龟与祝蓍。试玉要烧三日满,辨材须待七年期。周公恐惧流言日,王莽谦恭未篡时。
试玉要烧三日满,辨材须待七年期。出自哪里?
“试玉要烧三日满,辨材须待七年期”的意思是:检验玉真假还需要烧满三天,辨别木材还要等七年以后。
出自白居易 放言 赠君一法决狐疑,不用钻龟与祝蓍。试玉要烧三日满,辨材须待七年期。周公恐惧流言日,王莽谦恭未篡时。向使当年身便死,一生真伪有谁知。此诗大抵说人品有真有伪,须要恶而知其美,好而知其恶。
就是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。看玉的真伪好坏要烧一些时日才知,看材的好坏要等一些时日才变得出。就是这样。放言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,不用钻龟与祝蓍。试玉要烧三日满,辨材须待七年期。
《放言五首(其三)》
1、白居易诗选 放言五首(其三) 白居易 系列:白居易诗选|白居易诗集 白居易诗选 放言五首(其三)【原文】 赠君一法决狐疑1,不用钻龟与祝蓍。 试玉要烧三日满,辨材须待七年期。 周公恐惧流言日,王莽谦恭未篡时2。
2、“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的日子,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。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,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?”“周公恐惧流言日,王莽谦恭未篡时。
3、《放言五首(其三)》一诗中,与“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”“真金不怕火炼”含义相同的比喻句是___,___。
4、《放言五首·其三》唐/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,不用钻龟与祝蓍。试玉要烧三日满,辨材须待七年期。周公恐惧流言日,王莽谦恭未篡时。
拭玉要烧三日满,辨材须待七年期。出自白居易的哪首诗?
此句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《放言五首·其三》,意思是说,看玉要烧满三天,辨别材需要等待七年之久,说明对玉的辨别需要很长时间。比喻对人对事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考验。
出自《放言五首》,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诗作品,是一组富含哲理的政治抒情诗。在这五首诗中,作者根据自己的阅历,分别就社会人生的真伪、祸福、贵贱、贫富、生死诸问题纵抒已见,以表明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态度并告诫世人。
《放言五首》(其三)唐代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,不用钻龟与祝蓍。试玉要烧三日满,辨材须待七年期。周公恐惧流言日,王莽谦恭未篡时。
原诗:赠君一法决狐疑,不用钻龟与祝蓍。试玉要烧三日满,辨材须待七年期。周公恐惧流言日,王莽谦恭未篡时。向使当初身便死,一生真伪复谁知。
出处:唐诗人白居易的《放言·赠君一法决狐疑》赠给你一种解疑的办法,不用龟卜和拜蓍,试玉真假还得三天,辨别樟木还得七年以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