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苏轼《洞仙歌·冰肌玉骨》
- 2、苏轼《洞仙歌·冰肌玉骨》原文及翻译赏析
- 3、苏轼《洞仙歌·冰肌玉骨》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
- 4、苏轼:但屈指西风几时来,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。
- 5、洞仙歌·咏柳原文|翻译|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
- 6、诗词赏析:苏轼《洞仙歌·咏柳》
苏轼《洞仙歌·冰肌玉骨》
洞仙歌·冰肌玉骨 [作者] 苏轼 [朝代] 宋代 入蜀主孟昶宫中。一日大热,蜀主与花蕊夫人夜起避暑摩诃池上,作一词。朱具能记之。今四十年,朱已死,人无知此词者。
冰肌玉骨,自清凉无汗。水殿风来暗香满。绣帘开,一点明月窥人,人未寝,欹枕钗横鬓乱。起来携素手,庭户无声,时见疏星渡河汉。试问夜如何?夜已三更,金波淡,玉绳低转。但屈指西风几时来,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。
暇日寻味,岂洞仙歌乎?乃为足之云。冰肌玉骨,自清凉无汗。水殿风来暗香满。绣帘开,一点明月窥人;人未寝,倚枕钗横鬓乱。起来携素手,庭户无声,时见疏星度河汉。试问夜如何?夜已三更,金波①淡,玉绳②低转。
《洞仙歌·冰肌玉骨》作者:苏轼 (仆七岁时,见眉州老尼,姓朱,忘其名,年九十岁。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,一日大热,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,作一词,朱具能记之。
苏轼《洞仙歌·冰肌玉骨》原文及翻译赏析
1、冰肌玉骨,自清凉无汗。水殿风来暗香满。绣帘开,一点明月窥人,人未寝,欹枕钗横鬓乱。起来携素手,庭户无声,时见疏星渡河汉。试问夜如何?夜已三更,金波淡,玉绳低转。但屈指西风几时来,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。
2、有人说,孟昶的原作是《玉楼春》(或题《木兰花》),全文为:“冰肌玉骨清无汗,水殿风来暗香满。绣帘一点月窥人,敧枕钗横云鬓乱。起来琼户启无声,时见疏星渡河汉。屈指西风几时来,只恐流年暗中换。
3、原文:冰肌玉骨,自清凉无汗。水殿风来暗香满。绣帘开,一点明月窥人,人未寝,欹枕钗横鬓乱。起来携素手,庭户无声,时见疏星渡河汉。试问夜如何?夜已三更,金波淡,玉绳低转。
4、洞仙歌·冰肌玉骨 余七岁时见眉山老尼,姓朱,忘其名,年九十余,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。一日,大热,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,作一词,朱具能记之。
苏轼《洞仙歌·冰肌玉骨》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
冰肌玉骨,自清凉无汗。水殿风来暗香满。绣帘开,一点明月窥人,人未寝,欹枕钗横鬓乱。起来携素手,庭户无声,时见疏星渡河汉。试问夜如何?夜已三更,金波淡,玉绳低转。但屈指西风几时来,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。
下片直接描写人物自身,通过女主人公与爱侣夏夜偕行的活动,展示她美好、高洁的内心世界。“起来携素手,”写女主人公已由室内独自倚枕,起而与爱侣户外携手纳凉闲行。
暇日寻味,岂洞仙歌乎?乃为足之云。 冰肌玉骨,自清凉无汗。水殿风来暗香满。绣帘开,一点明月窥人;人未寝,倚枕钗横鬓乱。 起来携素手,庭户无声,时见疏星度河汉。
解释:这首《洞仙歌》是苏轼创作的一首描写女子夜晚纳凉的词。上片描绘了一位冰肌玉骨、自清凉无汗的女子,在水殿风来暗香满的环境中,一点明月窥视着她,而她尚未寝睡,欹枕钗横鬓乱。
苏轼:但屈指西风几时来,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。
但屈指西风几时来,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词以女主人公的细思幽想结尾:屈指算算,秋天什么时候会来;而盼得秋来,却不料年华似水,不知不觉中又已流逝。 人生不易,常常是在现实缺陷中追求想象中的美境;而美境纵来,情况又随之有变了。
意思是试问夜色如何三更已经过去,月波淡玉绳星随着北斗低旋。屈指掐算什么时候送来寒冷,不知不觉似水流年悄然逝去。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惋惜和感叹。
夜已三更,金波淡、玉绳低转。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? 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! (注:金波指月亮,玉绳指北斗星) --- 东坡的词,我几乎无一不爱,尤喜这首“代言体”的《洞仙歌令》。
起来携素手,庭户无声,时见疏星渡河汉。试问夜如何?夜已三更,金波淡,玉绳低转。但屈指西风几时来,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。译文:肌肉骨头像冰玉般莹洁湿润,本来十分清凉没有一丝汗渍。晚风来水殿里丝丝暗香弥漫。
洞仙歌·咏柳原文|翻译|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
1、杜甫《绝句漫兴》早有“隔户杨柳弱袅袅,恰如十五女儿腰”之句。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,称颂她有合格入流的独特风韵,并进而用“清英秀雅”四字来品评其骨相。
2、洞仙歌·咏柳 [作者] 苏轼 [朝代] 宋代 江南腊尽,早梅花开后,分付新春与垂柳。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,仍更是、骨体清英雅秀。
3、「吹散眉间,一点春皱」句:傅子立注:「辛寅逊《柳诗》:『才闻暖律先开眼,直待和风始展眉。』」刘尚荣按:「句见《全芳备祖·前集卷七》。
诗词赏析:苏轼《洞仙歌·咏柳》
——宋代·苏轼《洞仙歌·咏柳》 洞仙歌·咏柳 江南腊尽,早梅花开后,分付新春与垂柳。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,仍更是、骨体清英雅秀。
洞仙歌·咏柳 [作者] 苏轼 [朝代] 宋代 江南腊尽,早梅花开后,分付新春与垂柳。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,仍更是、骨体清英雅秀。
这首词写作年代不可确考,朱祖谋认为词意与《殢人娇》略同,把它编入宋神宗熙宁十年。因为据《纪年录》,这年三月一日,苏轼在汴京与王诜会于四照亭,上王诜侍女倩奴求曲,遂作《洞仙歌》、《殢人娇》与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