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张仲景《金匮要略》:防己茯苓汤
- 2、十枣汤不能久煮
- 3、四饮的简介
- 4、金匮要略原文
张仲景《金匮要略》:防己茯苓汤
方法:健脾祛湿,调和营卫。方用防己茯苓汤加减:防己15 黄芪15 茯苓20 桂枝6炙甘草3生姜10大枣3枚。这是一付的量,一付熬出两袋,早晚各一袋。
防己茯苓汤 【来源】《金匮要略》卷中。 【组成】防己9克黄耆9克桂枝9克茯苓18克甘草6克 【用法】上五味药,以水2升,煮取400毫升,分三次温服。 【功用】益气健脾,温阳利水。 【主治】皮水。
防己茯苓汤,本方出自《金匮要略》。主要成分由防己,黄芪,桂枝,茯苓,甘草组成。防己别名粉防己,苦,辛,寒。,有祛风湿,止痛,利水的功效。 防己分为汉防己和木防己,汉防己利水消肿作用较强,木防己祛风止痛作用较好。
《金匮要略心典》:皮中水气,浸淫四末而壅遏卫气,气水相逐,则四肢聂聂动也。防己、茯苓善驱水气,桂枝得茯苓,则不发表而反行水,且合黄耆、甘草助表中之气,以行防己、茯苓之力也。
十枣汤不能久煮
1、十枣汤是峻逐水饮积聚的代表方,治疗经隧脏腑胸胁积水之功甚著,且均有毒性,故不能多服或久服,以防攻邪伤正。临证须严格掌握剂量,观察服药后的病情变化。十枣汤临床用于治疗渗出性胸膜炎、胸腔积液、肝硬化腹水、泌尿系统结石等病。
2、但由于十枣汤的功效是比较强大的,所以也是不适宜长期饮用的。对于一些不适合喝十枣汤的人群来说,也是有一定的风险的,并且是药三分毒,经常喝十枣汤也是容易对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的,但也不至于能够把人喝到去世。
3、有汗但不是油汗,流油油的汗代表阳气已虚脱,已经不能用十枣汤了。当病在表时,刚开始是伤寒,用麻黄汤解表;若失治病进,成小青龙汤证,心下有水气,表寒里寒;又失治成结胸,水慢慢堆起来入肺,造成十枣汤证。
四饮的简介
四饮指的是“痰饮”“悬饮”“溢饮”“支饮”。四饮,中国古代医药方理论,既痰饮,悬饮,支饮,溢饮。出自《金匮要略》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。
师曰:留饮、伏饮,言饮病新久深浅之理也,今世所谓四者,有痰饮、悬饮、溢饮、支饮,言饮病之情状也。四饮亦不外乎留伏饮之理,但因其水流之处,特分之为四耳,由其状而命之名,故有四也。
四饮指的是痰饮,悬饮,支饮,溢饮。四饮是中国古代医药方理论中的一种说法,指的是痰饮、悬饮、支饮和溢饮这四种病证。痰饮是指体内水液积聚过多,导致痰液淤滞的一种病证。
仲景对痰饮病按其饮在不同部位而出现的各种不同主症分为痰饮(狭义)、悬饮、溢饮、支饮四类,提出“病痰饮者,当以温药和之”。
金匮要略原文
1、《金匮要略》▲【原文】问曰:上工治未病,何也?师曰:夫治未病者,见肝之病,知肝传脾,当先实脾,四季脾旺不受邪,即勿补之;中工不晓相传,见肝之病,不解实脾,惟治肝也。
2、夫脉当取太过不及,阳微阴弦,即胸痹而痛出自《金匮要略》原文如下:师曰:夫脉当取太过不及,阳微阴弦,即胸痹而痛,所以然者,责其极虚也。今阳虚知在上焦,所以胸痹、心痛者,以其阴弦故也。
3、问曰:上工治未病,何也?师曰:夫治未病者,见肝之病,知肝传脾,当先实脾,四季脾旺不受邪,即勿补之;中工不晓相传,见肝之病,不解实脾,惟治肝也。
4、所谓四饮,既痰饮,悬饮,支饮,溢饮。出自《金匮要略》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原文:问曰:夫饮有四,何谓也?师曰:有痰饮,有悬饮,有溢饮,有支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