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录一览:
- 1、初期会盟津下一句是什么?
- 2、念之断人肠的前一句
- 3、求:《蒿里歌》全文?
- 4、淮南弟称号指的是
初期会盟津下一句是什么?
1、初期会盟津,乃心在咸阳。 军合力不齐,踌躇而雁行。 势利使人争,嗣还自相戕。 淮南弟称号,刻玺于北方。 铠甲生虮虱,万姓以死亡。 白骨露于野,千里无鸡鸣。 生民百遗一,念之断人肠。
2、初期会盟津,乃心在咸阳。军合力不齐,踌躇而雁行。势利使人争,嗣还自相戕。淮南弟称号,刻玺於北方。铠甲生虮虱,万姓以死亡。白骨露於野,千里无鸡鸣。生民百遗一,念之断人肠。应该是这个了。我也不知道。
3、“初期会盟津,乃心在咸阳。”曹操写了两个历史典故,商朝末年,商纣王无道,周武王会诸侯于盟津,联合讨伐;另一个故事是说,刘邦、项攻打秦时曾约定,谁先打下咸阳,谁为王。“军合力不齐,踌躇而雁行。
4、乃心在咸阳。出自《蒿里行》。是汉末文学家曹操诗作。此诗是借乐府旧题写时事,内容记述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,真实、深刻地揭示人民苦难,堪称汉末实录诗史。诗人运用民歌形式,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批判。乃心在咸阳。
5、名句“白骨露于野,千里无鸡鸣。”出自东汉诗人曹操的《蒿里行》蒿里行 作者:曹操 年代:汉 关东有义士,兴兵讨群凶。初期会盟津,乃心在咸阳。军合力不齐,踌躇而雁行。势利使人争,嗣还自相戕。
6、前十句为第一部分,记叙群雄分合的史实。“关东有义士,兴兵讨群凶。初期会盟津,乃心在咸阳。”关东,指函谷关以东。义士,指起兵讨伐董卓的诸路将领。
念之断人肠的前一句
白骨露於野,千里无鸡鸣。生民百遗一,念之断人肠。朝代:两汉 翻译:关东的仗义之士都起兵讨伐那些凶残的人。最初约会各路将领订盟,同心讨伐长安董卓。
念之断人肠上一句是:生民百遗一。两句诗描绘了一副满山遍野堆满了白骨,千里之地寂无人烟,连鸡鸣之声也听不到了,正是满目疮痍,一片荒凉凄惨的景象。
曹操写汉末离乱的名句是出自《蒿里行》的铠甲生虮虱,万姓以死亡。白骨露于野,千里无鸡鸣。生民百遗一,念之断人肠。铠甲生虮虱,万姓以死亡。这句诗描绘了战争的漫长和残酷。
关东有义士 ,兴兵讨群凶。初期会盟津 ,乃心在咸阳 。军合力不齐,踌躇而雁行 。势利使人争,嗣还自相戕。淮南弟称号 ,刻玺于北方。铠甲生虮虱,万姓以死亡。白骨露于野,千里无鸡鸣。
闹得天下大乱。“淮南弟称号,刻玺于北方。”前一句指袁术,后一句讲袁绍。当时,他们两人颇有实力,一南一北,都想做皇帝。
生民百遗一,念之断人肠。译文: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,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。
求:《蒿里歌》全文?
1、蒿里谁家地,聚敛魂魄无贤愚。鬼伯一何相催促,人命不得稍踟蹰。——两汉·佚名《蒿里》 蒿里 蒿里谁家地,聚敛魂魄无贤愚。 鬼伯一何相催促,人命不得稍踟蹰。
2、狐掇蚁拾。黄金不啼玉不泣,白杨骚屑。乱风愁月,折碑石人,莽秽榛没,牛羊窸窣,时见牧童儿,弄枯骨。
3、蒿里谁家地,聚敛魂魄无贤愚。鬼伯一何相催促,人命不得少踟蹰。译文 蒿里是魂魄聚居之地,无论贤达之人还是愚昧之人都不免一死,魂归蒿里。
4、迷信传说,人死之后魂魄归于蒿里。歌的开头提出疑问:「蒿里谁家地?」疑问的所以提出,在于下一句:「聚敛魂魄无贤愚。」人间从来等级森严,凡事分别流品,绝无混淆,似乎天经地义。
淮南弟称号指的是
1、淮南弟称号指的是袁术。该句出自两汉曹操的《蒿里行》。原文是:“关东有义士,兴兵讨群凶。初期会盟津,乃心在咸阳。军合力不齐,踌躇而雁行。势利使人争,嗣还自相戕。淮南弟称号,刻玺於北方。
2、淮南弟:指袁绍的从弟袁术。袁术(?-199年),字公路,汝南汝阳(今河南商水西南)人,袁逢之嫡次子,袁基、袁绍之弟。初为虎贲中郎将。董卓进京后,以袁术为后将军,袁术因畏祸而出奔南阳。
3、淮南弟称号的意思是袁术在东汉末年时期自称为淮南王的称号。袁术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割据势力的领袖,他在淮南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,自称为淮南王。这个称号意味着他在淮南地区拥有一定的统治权力和地位。
4、该句意思是袁绍在淮南的弟弟自称帝号。《蒿里行》是汉末文学家曹操的诗作,其中有一句是“淮南弟称号,刻玺于北方”。这句诗描述了袁绍在淮南的弟弟自称帝号,而袁绍自己则在北方刻制了皇帝印玺的情景。
5、刻玺于北方 下一句就揭示了根本原因:“淮南弟称号,刻玺于北方”,原来连联军的发起人都是为了争权夺利——袁绍的堂弟袁术在淮南称帝号,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。